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成人利用孩子的幼稚,让孩子犯错误或者感觉到害怕或者哭泣,目的是为了逗大人高兴,却不知道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失落和担忧。事实上,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 m, I6 A7 L" T, s/ N0 P
; S3 O; w3 x7 @+ z* g$ s
妈妈,把鼻子还给我吧!
. g; q6 U" ^" s% A近日,这个捉弄宝宝的视频在网络疯传。对于这位爱玩的妈妈和这个被捉弄的儿子,网友的众说纷纭。$ e0 m- k' i2 b; E
# E7 f* p3 A8 d- t8 _& z
有的网友感到“笑得很崩溃!”、“好可爱的小孩子,也很好玩的家长哈”,但更多的网友表示“开始想笑后来想哭”,觉得这个妈妈“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儿子的痛苦之上”、“搞笑的妈妈,而不是儿子搞笑”,更有网友觉得“这个妈太没心没肺了,看给孩子吓得。”5 V4 p9 @, {0 _3 h2 g% K, r' i
# }8 E. H* P% S( x. s" t- A也许回想起来,你我都有过捉弄一个小宝宝换来片刻愉悦的行为。但是要知道,这种捉弄方式对孩子心理会造成危害,对亲子关系也完全没有好处,别把孩子当玩具,哪怕是亲生父母也没有这个权利!
) Q# |* F& z- q0 V! f
) \0 {* `8 u* r+ F2 O) ]# N: K8 b! y& }* 再可爱的孩子,也不是玩具!1 _. ~6 D- Y6 s) A) M
2 E( V/ m" z# s7 p) x
我们常看到成人(包括父母)用各种手段去捉弄一个孩子,然后看着哭泣的孩子哈哈大笑。捉弄孩子是成人利用孩子的幼稚,让孩子犯错误或者感觉到害怕或者哭泣。目的是为了逗大人高兴,却不知道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失落和担忧。事实上,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社会交往变得恐惧不安, 是成人最不应该对孩子做的事情!$ n" m: R8 P) N- [, D3 ?$ G
5 O- V7 q/ w, H' a
* 爱孩子,请区别“逗”和“捉弄”
0 k- v3 f% ]8 I# { c; `' |& }. j$ O" J
请注意,在平时和宝宝做游戏时,要区分“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 ~8 i. j" ]7 ~+ \+ Z4 ^
; H+ m) M* M3 o& o! B“逗”孩子应该是以宝贝的快乐为前提的( s, e* N; X, {
" s8 L8 ]+ j: F- K
经常和宝贝做一些快乐的亲子游戏,不仅可以加深感情,还可以开发宝贝的智力。“逗”,以宝贝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包含着家长对宝贝的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H2 K6 u. m8 m
9 y7 e$ R( R! H% p“捉弄”孩子是一种变向的欺负$ X# j! B% g3 k4 Z9 p
1 r; B8 @0 Y# j! O3 z9 i( N“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捉弄”可能会让大人觉得高兴,是一种变向的欺负,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这种捉弄方式对孩子心理会造成危害,同时对亲子关系也完全没有好处。5 O( ^2 u9 M+ A; M; U( I: e2 {
, A) K( ^$ q0 W“捉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K0 C! F+ z6 T5 D3 y
2 N5 s# e _+ I5 i7 ~
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看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要知道这不是小事,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和心理阴影。# D" m) Z6 S4 L v; j
[' \9 o( B Y& g+ i3 {7 p, @$ K
* 让你和孩子都高兴,可以这样做:
4 p$ v3 }6 W0 L. ? }" T( |* R. b& J9 z1 R O; j
多陪陪孩子,全身心的和宝贝交流。
. P/ F q" k, m4 n
+ z L- m5 `5 @" c8 W9 h7 f/ o" r父母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玩具,喜欢的时候就抱一下,不喜欢的时候就甩给保姆或者家里老人。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自己带孩子,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 F/ P6 g; z( F2 U9 E9 O( B- p P" t X5 h! c: W3 T% E2 C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别人的孩子也不能捉弄。
- _8 t6 A5 l' Y( p% a' C$ C- p& Z& M. {8 o+ E! w
, U( V! q4 {# Z* g0 Z& Z5 m" S
千万不要去捉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即使是别人的孩子也不要去捉弄。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去承担那样的挫折,做父母的,要在孩子有能力承担这些挫折前使孩子尽量远离这些挫折。
# `0 `0 w5 W3 a1 k- o# w: e' k0 T$ S/ i, Z- n* a% E1 m
“逗”孩子,不是盲目地取悦孩子。
+ t2 O5 |# x3 Y! a, ?: [3 K- i. i2 ]# W8 o
而是一种智慧的“逗”,既愉悦孩子的身心,又增进了感情。
5 j5 D x* n: U/ B: p. M Q4 p% ^+ a$ h5 {- t6 a# d$ |
孩子“人小心不小”,父母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无意伤害了孩子。谁也不想去捉弄宝宝,可由于意识不到这与“逗”的区别,捉弄孩子的现像依一直存在。意识到以后,要时常提醒自己“逗孩子但不要捉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