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Z) o. ~( T1 F) [3 P$ T$ V2 k) m4 N
& p4 p9 y3 C+ {& P+ H( N+ T2 }: w4 q
" i/ H- [& m8 b/ O刁氏取耳尖、十宣、人中、委中放血治疗小儿高热不退而热势加剧,来势急迫者疗效显著。此法还可解痉镇痛抗感染,用于各类痛症的止痛,如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剧烈头痛、腮腺炎、牙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7 o0 n! ~0 a5 e1 ~( n
( X- w$ A. f& n. T7 G' Z& ~0 b1 ?! U3 \4 I0 |- h" @
有一穴,常被灸友忽略,但是纵览古今此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可谓百花集锦!此穴取法简便,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且对诸多常见病症、部分疑难杂症确有良好治疗和辅助效果,对某些急性症状往往还能显示出“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 l; D W6 E# t. B
歌曰:左右耳尖,全身百病可却!此穴便是耳尖穴。《针灸大成》:“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 D {3 F# f3 H: E
此穴全身百病可却,但你还真没用过! 《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 u+ ^) L- n7 r; [! r/ q《灵枢*厥病》记载“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痛有热,泻出其血,后取少阳。”
* J3 t4 ^( B- A. \8 f7 ~& r$ r《针灸大成》曰:“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壮,”此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N; X' E2 B' z u
关于耳尖穴的现代研究8 o- p" G+ G4 ?0 g% y# e3 x
古人对耳尖穴的命名乃是据其在耳廓上的解剖部位和形态,现代研究发现但凡耳穴命名中有“尖”字者,诸如“上屏尖”、“下屏尖”等,均具有消炎清热止痛的作用。9 e4 F3 t* u# E5 g2 D/ T
黄丽春且将耳尖的作用归纳为“三抗一升”——即抗过敏、抗炎症、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运用耳尖刺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9 a- _4 @7 M4 L" o
此穴全身百病可却,但你还真没用过! 耳尖放血能快速明显的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并有很好的即时降压作用;
3 A, p- A* i& w; L可祛瘀通阻,畅通血脉,对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意义;# w, @" M/ y/ b" `! f0 J, [% p
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缓冠心病的发生;
: L ?7 {. g/ |* v* O. { j可以改善脑血管的功能状态,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血管弹性。
; R( r; B+ h6 Y U* g4 h0 U* M! U概括来说,主要有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等六大作用及调节脏腑机能,传递生物信息、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
$ a2 A, Z( d) Y# z8 T3 Z" z6 b& ]. Q& p凡属实热之证、血瘀、邪实、热盛等所致的许多疾病均可采用耳尖刺血疗法进行治疗和辅助治疗。
8 a' f5 _: ~3 ^关于耳尖穴的临床应用& N: d3 M; H4 z. t/ a$ g& o- O
此穴全身百病可却,但你还真没用过! 耳尖穴最常用的刺法是刺络疗法,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耳尖放血治疗腮腺炎,油浸灯芯灼灸耳尖治疗风轮和气轮上的起星(即角膜炎、结膜炎)。/ q3 U1 L+ e. V" v3 P# _
刁氏取耳尖、十宣、人中、委中放血治疗小儿高热不退而热势加剧,来势急迫者疗效显著。4 s8 u6 @% C+ z V( b
耳尖放血法还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脉脉艾灸提醒您采用耳穴压丸的同时配以耳尖放血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治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疗效确切。. |" ]% A; y% x
耳尖刺血配合耳穴贴压常用于治疗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疾病。, s5 ?6 T4 r! y
此法还可解痉镇痛抗感染,用于各类痛症的止痛,如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剧烈头痛、腮腺炎、牙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 c0 R8 l/ Q# j! I0 w6 K7 C据周楣声实践的证明,耳尖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各种疾病均可应用,多采用麦粒灸、快速点灸或刺血,按照其效果快慢与大小,列举如下:0 f5 r' f# Y7 o n
周楣声《灸绳》 _& F) J; M- p8 _
1、对全身各部的扭挫伤,特以下肢之扭挫伤与血肿更为有效,远非其它方法所比;- n8 s4 L5 g9 S/ f+ d9 `; o
2、多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不仅只限于急性结合膜炎,举凡扁桃体炎、腮腺炎、各种脓肿及蜂窠组织炎等,其效果毫不亚于各种抗菌素而尤过之;: ^$ L5 C1 a4 U* _5 O/ Z( `
3、消化道病诸如胃炎、肠炎、菌痢、胃脘痛、肠绞痛、肝炎与肝区疼痛,莫不包罗在内;
' y& _2 l" i0 `! D# Y4 、心血管病,如心律不齐,急性心衰,以及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头痛等,较之药物如速效救心丸收效更速;4 ?9 b4 X( {- V4 P( l8 ~$ n
5、呼吸系统病如外感咳嗽,急性气管炎以及支气管炎等,对于大叶性肺炎也可作辅助治疗;2 f! ~# g" J1 @, |; I: k
6、泌尿生殖系统病,如肾绞痛、尿道炎、睾丸炎等,效果均皆优异;! ~, N ^) n8 u9 d
7、手术后疼痛预防与控制感染,其作用不容忽视;, i2 o5 L; Z5 k7 \* e% _
8、关节及运动系统病,急性病例效果亦佳;6 I7 w; P; d \7 X
《灸绳》案例:吴×明,男,成年。右胸撞击伤,呼吸受限。直接灸同侧耳尖3 壮,当即减轻一半。次日又续灸1 次,痛全止。
5 W/ R( y% P' w3 K5 S+ c/ i关于耳尖穴的保健作用. Q `5 Z* E* Z& V/ i5 R# r8 U* O
古人将按摩耳朵作为重要的养生手段,如今耳的按摩保健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脉脉艾灸提醒您刺激相关耳穴可以通过各种传递途径和调节机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及内环境趋于良性调节状态,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8 l7 o- l: \- }+ w2 x0 O提拉耳尖法:以拇食两指向上提拉耳顶端十余次,能够调节睡眠、血压、情绪,有清脑、明目、降压功效。 耳尖穴自古以来便被视为防病治病一大要穴,此穴涉及的病种十分广泛,然治疗方法较为局限,且对于此穴的临床应用报道也不多见,所以普通人甚少用到此穴,实在是遗憾!
% `+ e& r' W! ~1 ^3 K5 H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 L% q. h% ^" \9 ~* E' W$ g' z5 o, ~6 p+ W, i- m }
) C" S/ R0 Y8 X0 D6 ?5 I. ~* r0 i# x: x# f% r, D. W
& b& ]9 W/ K4 q- H
! s( O1 @- s# K. \+ M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