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拿钱买命”,这句流行在中国白领间的玩笑话,渐渐成为现实。已经很久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喝杯咖啡就能撑过半天;已经很久没有呼吸过新鲜空气,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伴家人,每晚到家老人孩子已经睡去……6 O, b. k+ W/ \/ B" n
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刻,闭上眼睛就再也醒不过来。而这样的惨剧,就随时发生在我们身旁。《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带你聆听过劳死背后,身体发出的绝望呻吟。
8 I% R2 Y- f0 R' e. m: e受访专家
" {& c+ Y7 M! J% `% ]$ }8 f卫生计生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
9 K/ Y) U8 F) p+ O1 l; O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部主任田向阳
1 s. d' M7 u1 s; S1 ~ M4 T- w!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玉武( p8 }9 f$ G* P4 T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周迎春* I( i& d# D! B' I
黑龙江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徐伟' _1 a" a" l- J4 _
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
2 I: ~1 G7 G5 r W' x7 l4 K4 O: |9 P, G6 p累(供图/视觉中国)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16年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
: u+ P( l! q: F6 ]/ B7 I$ L金波倒地后身旁两名素不相识的地铁乘客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另有1名外国女子自称是急救医生,随后也参与到救治过程中。
# m3 G; w( l0 Q2 X# V% r遗憾的是,年仅34岁的金波最终没能醒过来。
( l& U1 W: Z+ V6 Y- m/ W金波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在媒体圈内享有“才子”之名,这份殊荣,是以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多名金波的同事曾向媒体证实,金波“工作比较拼,近几年长期加班熬夜”。
2 B# [7 |. x# p据艾瑞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显示,超八成互联网行业员工睡眠质量低于80分,近三成员工严重偏低;近七成互联网行业员工有加班经历,超四成员工认为压力大影响了睡眠。" T7 `8 c7 y. U8 {. H
图片来源:生命时报 现状: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N7 H, W) p3 a K: }+ F7 G" k# F
这次事件绝不是偶然,仅近三个月,就有多位媒体人倒在工作岗位上。
c* D% J7 [+ t- Y& I) Z# B3 Q5月4日上午《解放军报》主任编辑马越舟上校病逝,年仅45岁。
1 U0 H- U) d6 s! W7 }* `2 s# y; ^( V9 P5月3日下午3时53分,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于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年仅41岁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于当天凌晨逝世。
! T+ ^7 Y$ l" m. F/ I: T" \" w5月3日中午,《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女士在睡梦中突然离世,年仅42岁。7 y( L. S3 c) [$ K
4月26日晨,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昆明市去世,年仅43岁。
7 E) W: @0 U& ~9 Q5 [5 k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意味着,每天约有1600人死于因劳累引发的疾病。大部分人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 ~, p @0 \5 ~
' }$ Z, j$ @, L! x+ j
“有工作,没生活”几乎成了职场人的常态。由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过劳”的情况更是接近六成:包括身体亚健康、24小时待命、没有周末、在办公室“安家”、性格“职业化”。* ?- l/ b) q; g% {; }
“前程无忧”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当高薪和健康发生冲突时,你会作何选择?令人震惊的是,71%的人愿意忽视健康,选择高薪;甚至52%的人“愿意用10年生命换取500万现金”。
( p; v2 o4 F7 O# `% B, Z因为有人这样计算:10年约等于3650天,如果换取500万,相当于每天赚取1370元左右,就算有物价上涨因素,也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但是10年的健康和时间真的可以如此加减乘除,用金钱来换算吗?9 k1 c \: S% F( Q4 R
真相: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5步1 i B# U+ R/ U/ v7 |0 \
工作过量导致的自律神经失调,忧愁烦恼造成的紧张,喜欢甜食、运动不足导致的提不起劲儿等。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小事”和可怕的过劳死之间,只有五步距离!
2 G2 g* u% q0 }: i! V; f* O徐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五步中,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疲劳消灭在“萌芽”阶段。) Z( w) b& H. s7 S& A/ q: @
第一步' C+ g( y3 w( C% Y0 d, @
打不起精神& m. S% i$ \& K( g; o
这个阶段的人常觉得不如以往那么精神百倍。此时人体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于是身体发出警戒,告诉你“我已经疲劳了”。( i* P8 R- S Q8 [: L& W; L
要消除这种疲劳非常简单,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 c; t# I9 W1 p5 _0 i) m; e/ H
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2 b6 V% R1 y( F0 x) b, ~( p5 k2 _
第二步
* r/ F- J1 w2 G3 p: Z5 \昏昏沉沉: {7 d a- g8 X/ A2 ]* L1 D8 q
这个阶段的人不但身上没劲儿,而且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还会莫名沮丧。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肌肉或内脏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
6 p; ~. {) K# j8 r6 i7 p3 q除了深呼吸外,每天还需做一些轻度体操,如打太极拳,让僵硬的部位获得伸展,恢复正常血流。
4 |5 @0 O4 X* Q' k还可以做广播操中的扩胸运动,坚持10~20分钟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个热水澡,坚持晨练,以恢复活力。
. R: C+ K, r- c5 r5 C第三步
/ r9 l s$ \6 s0 Q; `# T, m浑身酸痛
) E1 T* L9 E5 p/ W8 h2 i这时的人会感觉体力透支,早上不愿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总是酸痛疲倦,皮肤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还会拉肚子,体温低,睡觉磨牙。& E4 M& R# ]- C i! I, w. v% \
此时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够8小时,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以提高睡眠质量。
; j+ L6 ?. ]9 m" _1 O+ p6 p9 d9 U* y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休假一周。依赖咖啡、浓茶、药物的人要改掉这些习惯,以免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4 D2 d1 f: s# a4 ?! @( {- d; j, D: n& S2 e, c, r/ Y& L
9 Y; n4 q2 o3 z4 u7 i, J3 g
; ^, }8 t: t% {% o( F
" O+ ^& f, m* M2 z&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