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很多父母为孩子教育尺度的把握而困惑,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做探讨吧。有研究证明,正是持有强烈价值观,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且强力要求孩子接受的家长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走向对抗。
6 |; r. I0 Y7 i) O' B' a `5 H" x* S) d: ?* [. Y. \* t( v
很多父母为孩子教育尺度的把握而困惑,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做探讨吧。( u) y C+ M, D3 u. _5 {- }
2 \7 ^# q# T$ M6 ?8 X
远和近# t& v2 @) e, l; `. a, W, A
+ O; @! w% l) b( t/ f' Y1 D( u& l
孩子的成长是一逐渐离开家长的过程,现实过程如此,心理上更应如此。有的孩子竟然14岁了还没有和父母分床,可以看到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多么近,这样的孩子往往焦虑易怒,依赖性强。而有些父母情感上也依赖孩子,把孩子的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帮孩子太多,内心其实是“瞧不起”孩子的,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当与孩子的关系过近时,父母会发现孩子处于浮躁不安的状态,对父母提过分的要求还认为理所当然;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支持时,父母能很好地陪伴他的感受,能做好倾听,这样的“近”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现在离孩子很远的父母极少,被忽视的孩子内心自然会留下伤痕。还有一种似近实远须警惕:就是家长不断地跟孩子讲道理,享受着灌输自己价值观的快感,而孩子却感受不被理解而很愤怒。4 Q0 ]" x1 J# r! ^
; Q. P) U5 O7 ^2 ~3 l7 }3 x把握与孩子的距离,让他负起自己的责任,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空间,孩子和家长都会更放松。
% |5 a) Q8 a, @4 Y H h7 @. h" u7 C# A7 g8 D9 X7 G3 Q, S, }
严与宽
# Q% f: F$ l# v2 G8 H/ L
; l9 n" f- N0 @2 M# B5 Q现在很多家长教育注意讲民主,甚至常对孩子道歉,却发现对孩子缺乏约束力,孩子显得任性;有些家长主张“圈养”,对孩子行为规范要求很严,孩子却变得胆小、刻板。孩子的生活需要界限,有界限才有安全感,我们应告诉孩子一些不能碰触的底线,如危及孩子人身安全的行为,或严重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应怎样把握要求的尺度呢?首先给孩子一个探索合理行为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青春期的孩子充满和家长控制权的争夺,如果完全听家长的,孩子觉得是自己“输了”,如果完全听孩子的,家长又觉得自己“输了”,在争斗里关系越来越僵。家长可以呈现相互的要求,问孩子:我们都不想输,那这样的局面如何解决呢?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可以培养他的妥协精神,负起他那块的责任。所以,严与宽是可以掌握在责任感的培养里的。关于严格要求还有一基本要求:可以指出孩子具体的错误及改变途径,而不要攻击他。
9 b+ B8 I( A) b: J3 e# F& a8 d7 \# t9 E8 _( r+ S: p( m& ?
情与理
3 J/ M& y! A4 K9 {0 N
( m- ^6 ^& P0 p孩子的情绪得到关注,被允许表达,就会对家长打开心扉。孩子总在试探家长,他们会故意用过分的话语表达情绪,甚至摔点东西,显得很不耐烦,其实他在测试家长对他的接受度,评估接下来自己可以怎样更深入袒露自己的感受。2 Q8 x# d2 c# q, S) F
$ D, D# A6 c; G* H4 n) z
而家长往往受不了“挑逗”,很容易陷入愤怒,接下来往往用“你……”的指责句子批评孩子,或强压怒火不理睬。这时候家长与孩子都陷入了负性情绪,不能有效建立沟通管道。那么家长可以尝试“积极倾听”,简单反馈孩子的感受,或用好这三个字:说一说。/ H* {- y# N. C# `
4 d0 L! |3 ]0 S* n% Z8 S! P有研究证明,正是持有强烈价值观,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且强力要求孩子接受的家长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走向对抗。
% H( S6 @5 v+ @) L2 ], Z2 Y4 X4 d- a1 Y" [8 T
愿家长们都学习一点辩证法,灵活变通地教育孩子,享受美妙温情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关系里与孩子共同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