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绝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6 d: H8 I! O6 X
( S6 R2 [& C, w: B& a6 s$ I0 `3 g得不到就动手) \; o, m; N. @: B) D- m) U
- h2 M9 I4 M+ ?0 h# S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想抢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 \) l& h, r Q1 ~5 c% e
3 a5 b; r( l$ N j达标做法: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C$ r2 H3 Q$ A$ J4 J4 F
" |: H" u- K' p! [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 |8 w$ n: [& N& {" z
6 |3 B) [( W1 N- X& [# V顺手牵羊
3 m( E8 p3 o2 X7 s, f
8 l+ @, v) d/ ^( L( R9 A/ u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1 }7 s/ t: Q7 [2 Y* `0 G5 Z8 Z: |$ w4 ~& V1 F& j' P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E+ A! { |& E( i, m1 Z
4 H- S+ t; C' r( f$ P! w6 y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L9 Q6 o- y2 N6 A# E$ [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 @9 v2 g l Z# U! Y1 r S3 X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4 c/ x# O- r+ |0 u% y
+ b4 p- q" i/ h% u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一套芭比娃娃。 D \3 c% o/ |2 s0 X& ]9 s
8 Q# T3 a. X% V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它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u$ W) x( t4 _& N
* s3 N4 k6 H' z1 c9 U该睡不睡; v* A0 F) N, b/ p$ {
& l, P j/ }* ?6 Y I
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 I% z! F% E( x' {5 l2 `8 V
2 L, k, n: H# f$ O: v3 j- ^; A7 s( F
达标做法: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 G' R2 [5 v! v' a+ n. O" s8 r
$ S3 C) v# {; w% \3 E Q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9 }2 T F. n$ f, J& O8 L2 q4 ?- h
用谎言掩盖事实: C4 `* u1 k- \) @4 v4 A6 |
, t$ d) S; q/ S6 U5 A8 t7 A& C8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的家里的猫干的。- R! n a# _3 g, ]; S6 c: C2 f4 G
7 X3 g0 m0 ^! ^# t; M) E
达标做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p0 f5 f1 u" d4 g" z* y
) W' w4 T7 X4 ~% A3 o
6、7岁以上的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