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天气热起来了,日常活动及外出的机会也多了起来,相对使得原本碰触不到的危险,一下子近在身边。年幼的孩子认知不足,又不具备自保能力,需得依靠家长的照顾,才能杜绝这些事故发生。
# v6 {, B7 R" ]" d( M8 X8 G/ ^; B+ Z
2 v! Z' e) W* q以下分别介绍春夏常见的昆虫、动物伤害,帮助家长及早预防,并采取正确的处理。# b F: q- V- }* a
0 W2 F2 _4 n j* w& J
【昆虫篇】
6 v6 _0 R Q) _" r' x) c4 x, {- {3 j6 J3 i6 B+ c% `/ n9 O4 Q* L
防不胜防的小型危险物!% O' ]) Y2 q* \( o" m! _: P4 d
/ V" R2 C1 m8 M% C
相信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难得带孩子出门一趟,却被不知何时出现的蜜蜂打断游兴,或是回家后发现他身上多了一些红疹子。蜜蜂、毛毛虫及跳蚤是到郊外游玩时,潜藏在美景中的危机。如何减少这些“不速之客”的威胁,及正确处理它所造成的伤害,是爸妈在规划出游时同样不能忽略的! T8 {& Q5 J I! K! U
1 p! F' X, p0 k3 }. U, V3 ^/ [蜂类
8 d a: G- j4 e7 d _# n: { I, Y& k# s* `. r! `& _
蜂螫是夏季最常见的昆虫伤害,一般来说,大致可分为虎头蜂、黄蜂两大类。黄蜂通常是蜂巢先遭受攻击时才会螫人,螫人后蜂针随即断裂,故仅能攻击1次。而虎头蜂属于胡蜂科,当察觉有人进入警戒范围或蜂巢被震动时,会分泌气味呼唤同伴主动攻击,由于蜂针毒性强,且可连续攻击,因而有致命的可能。
( e- _% x5 k- U0 `! u# g/ W5 h4 r* x b; y0 T2 v" q
症状9 h0 N. t* X, F- E/ x8 N
% {8 c s& @+ A g, W w2 |0 j) S: u
蜜蜂毒素中的活性物质及特殊蛋白,可能引发局部性症状,如:局部红肿热痛、水肿、痒、荨麻疹;流鼻水,及系统性症状:如血压下降、头痛、呕吐、腹泻、严重的休克等。# p6 y: C* k6 U d
, v+ o4 r5 U$ P) D
现场处理8 o) @* Q$ D4 L9 X j6 s
# B: d- o! }+ u
家长发现小朋友被蜜蜂螫伤时,常想要自行将蜂针拔起来,但钳子若使用不当,易夹断蜂针,导致毒素及毒囊遗留在孩子体内,所以建议爸妈改用消毒后的针挑掉毒刺,再用优碘略作消毒后送医,避免使用双氧水而过度刺激伤口,亦可直接带孩子就医治疗。7 [, y% l+ o5 j! p7 S
+ q3 J7 C- L8 _3 y; h
治疗及照顾+ w: D. s: y3 y0 K! |4 F
' D0 H! K; C, @4 ]* q) V
医师会依患者被叮咬的数目及身体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如果孩子仅有局部症状,则采取口服抗组织胺或口服类固醇,搭配外用药膏治疗,疗程约需l~2周。若孩子已出现系统性症状,则应尽速送至急诊,由医师评估是否使用呼吸器,或施打抗组织胺、肾上腺素及静脉注射等。* J; R* k" [; q: G# ?# n
7 V" b) E/ l0 y; F
现场处理7 q! u% r5 U- i4 ]. j4 F
/ B2 x& }( o- @ r7 i! N+ f1。出外游玩发现正在巡逻的蜜蜂时,若无法确认它的种类,最好保持距离,别去骚扰它。若发现单飞的虎头蜂在外盘旋,代表你已误闯它的势力范围,应尽速离开。+ g; ]6 ?0 n4 e
# `- U. q- ?& w: g5 l/ s0 g
2。到郊外应尽量少喷香水,以免吸引蜜蜂过来。 n. {# @8 X( L5 \+ v0 m! m
6 u" |" B, L; P, \% C( Q0 l
3。有些虎头蜂会在地底筑巢,由于不容易发现,稍不小心便可能误闯它们的警戒范围,所以登山时应选择已开发好的道路前进。
+ c8 Q) v4 m4 ?
/ f, C5 p% \: v8 [- z; e! O毛毛虫
, M4 q+ j$ I7 y9 Q3 B
3 G9 v, I X! B4 F& Y& E4 X L* Q1 P春夏交替及夏季,素来是蝶及蛾的幼虫—俗称毛毛虫成长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而大家多半这时亦纷纷换上轻薄的衣物,出门踏青去。黄耀立表示,虫类因其特殊的功能构造,能感受人所散发体温、气味、荷尔蒙,再加上体积小,不容易被察觉,因此若没有做好防护,遭受虫类袭击的机会自然比以往来得高。
* `9 w6 W8 b* m& F' y$ h: t
8 h6 J) l* T8 g5 t, Q7 J症状
! |3 C- X/ m' \; c4 O1 r4 @- t
- C4 V8 ^" [' \- B ]' k毛毛虫之所以会威胁宝宝健康,在于接触到虫体或其身上的小鞭毛,还有吸入虫体皮屑时,均可能造成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而在门诊中尤以“毛毛虫皮肤炎”最为常见。毛毛虫皮肤炎的症状包括:剧痒的局部多发性小红疹、灼热感,且多集中在衣服遮蔽不到的地方,如颈部、四肢、前胸、上背、下背等。人们若忍不住搔抓患部,会使红疹扩散到其他部位,并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
6 v: v' c Z9 S O6 d3 ~, j' w" W- O" M* |3 O( t
现场处理- @' [7 x4 K3 m
9 `7 t3 @; O0 u+ y6 {家长若发现孩子身上某处长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疹,且不停地搔抓身体时,就要怀疑他是否感染毛毛虫皮肤炎,及带他就医治疗。3 |" A$ f+ [1 v6 J
. A! s7 U) F3 w- g1 `# R# v$ G
治疗及照顾; p0 n& ] U4 t1 {, R
# m* k; {) d o0 P! B$ A$ C, O' y6 Y
针对局部感染者,通常以口服抗组织胺及外用类固醇药膏,达到缓解的效果。如果伤口已遭抓破,还需搭配抗生素治疗。而出现系统性症状者,则需升压或施打抗组织胺、静脉注射治疗。感染毛毛虫皮肤炎,虽然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痊愈,但患者易因剧痒而影响生活品质,及忍不住搔抓患处,导致红疹扩散或继发性细菌感染,所以还是尽速治疗为宜。7 _: i2 P" O% K( J, ~! \8 z
: b) q6 H3 D5 ^+ J, a" s生活照顾方面,以避免搔抓患部及保持清洁为主。部分人以为冲热水可以舒缓剧痒,事实上,热水仅能短时间麻痹神经,但却会使体内不断释放组织胺,沐浴结束后,搔痒感反倒会变得更加剧烈,大家可别搞错啰!' d* g" y3 d; v& t4 X& b
1 e3 T6 f a4 O0 W3 r现场处理6 \. { @# ~4 W" l
# A/ J# o$ d0 p; M, v3 f无论是到郊外,或者在公园、花园游玩时,最好穿着长袖、长裤。避免在树下、花丛等处停留过久。
- p3 Y0 i$ A% N) [* g% z9 C# B! @ s) k9 L7 y: {8 L
水母
7 A4 c: ], A1 F9 T
5 O5 @0 P% l' j' {黄耀立表示,水母属腔棘类动物,遇到刺激时,触手上的刺细胞会放出卷曲的丝状物缠住目标物,有的刺细胞末端有倒钩或刺,能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使其麻醉。水母的毒素为很强的过敏原,通常被螫伤后,症状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天气变热,聚集到海水浴场的人潮也日益增多,大部分人都是在浮潜时,不经意碰触到水母,或遭受攻击。$ U+ ^8 ?: A7 r% k" [
4 O8 J9 d* N' B6 t症状* K* m `+ n- q, D
9 p6 D; i5 _# f. i) J4 [0 w- d: D
被水母螫伤,身上随即产生明显的条状红疹,伤口又痒又痛,而且患处还会有色素沉淀,持续约数周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出现全身性反应。虽然目前尚无遭水毋螫伤而丧命的案例,但在国外却时有所闻,何况小朋友身上没有抗体,遭受水母攻击,反应可能比大人激烈,因此夏日进行水上活动更要当心。
3 @+ V4 a4 {6 U8 C% l* b
% o6 A$ o6 h: |- ^7 Z现场处理* e# C6 P/ |' H$ f3 N$ E8 ^
" p! ^! C) g8 C' P2 j5 N被水母螫伤应立即用盐水冲洗伤口,刺激毒素跑出来,并略作简单包扎后尽速送医治疗。如果受伤区域过大,或出现激烈红肿、水泡及中毒现象,应立即前往急诊治疗。
( ]# O: a) `, z2 H: x- g* @5 ?# d4 ^7 O+ P
治疗及照顾
* I: f# z$ N8 M$ L: u+ g: o& o5 u9 N
症状轻微者,采用口服抗组织胺,搭配外用类固醇药膏治疗,疗程约需l~2周。而出现全身性症状或剧痒者,则需施打类固醇针剂及静脉注射治疗。被水母螫伤的地方,即使伤口好转了,但搔痒感会仍然存在,因此除配合治疗外,应避免搔抓伤口,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甚至演变为严重的蜂窝状组织炎。
4 w6 `( P) ]1 h, Z) @7 g, o$ f4 b
0 ^ A5 y ?% X: l4 J7 T- n0 i预防措施
2 V3 f+ o" {) `
' t& N$ n' R0 h2 W$ j! O- k# z7 @1.家长可先上网查水母容易出现的水域,尽量避开到这些环境戏水。( s4 E, P2 \: P6 ]5 @: _
8 Z, w+ g9 K" g8 L
; v' [' g1 N' }9 X2.水中漂浮物多,相对水母来觅食的机率高,因此若发现有这样的惰形,最好不要下水。
" i6 z# {/ }" ?8 _. y7 z! ^- p9 |
3.浮潜时,穿着整套潜水衣、防寒衣,亦可避免被水母螫伤。! Z5 d% b; _/ a, @4 F: B
& C9 f6 i1 @5 z" P( U* L7 j# z- W( d就诊科别怎么选?
) p& U! U8 ^5 r% P& ~
" N1 A2 P. o- _+ ?+ l! p: O$ H如发生上述伤害事故,爸妈该带孩子到哪一科就诊呢?如果孩子仅有局部的皮肤反应,那么至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上述伤害属皮肤专科范围,是家长选择时的优先对象,其他如家医科、内科、小儿科同样可妥善治疗。但孩子若已出现全身性的寻麻疹反应,或意识出现改变、呼吸急促,则需马上挂急诊治疗。 |
|